病虫防治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  >>  病虫防治
到了病虫害防治关键期 我市农技专家提醒……
发布时间:2024-07-09      有38位读者读过此文

  7月是农作物快速生长期,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期。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,连日来,我市农技专家对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。

  近期,我市高温频繁,降雨后草荒较重,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各类害虫孵化成活,强对流天气多,利于粘虫、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迁入,田间湿度大也利于病虫害的发生。目前,在玉米田间已经发现了玉米螟、粘虫,在大豆田、花生田也发现了棉铃虫初孵幼虫,且目前仍有大量粘虫、棉铃虫、甜菜夜蛾等害虫迁入我市,对大豆、花生、蔬菜及晚播玉米、高粱等粮食作物生产带来一定威胁。

  如何预测病虫害发生?采用何种测报技术?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隋晓舟介绍,一是通过对本地虫源越冬基数、存活情况进行调查后分析预测;二是通过测报灯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来监测害虫种类、蛾量、蛾峰;三是通过查找害虫落卵、幼虫孵化、病害症状等来确定病虫害发生情况。同时也要结合农作物长势情况、未来气象条件、虫源地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,做出病虫害测报预警信息。今年,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部门根据监测数据,已经发布3期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信息。

  目前,我市有1个市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平台、2个县级监测平台、16个乡镇测报点,共有35台固定监测设备,包括高空测报灯、虫情测报灯、智能测报灯、自动性诱监测系统等,今年又引进了200套小型远程智能监测诱捕器,这些设备都处于良好的监测值守状态。

  今年,我市一代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,局部地区偏重发生,预计发生面积120万亩,幼虫已经处在2—3龄期,是最佳的防治时期。8月份玉米螟将进入二代危害阶段,钻食玉米茎秆和穗部,如遇大风玉米容易折杆,形成“哑巴灾”,对产量影响很大。所以,现阶段防治一代玉米螟目的就是要压低二代玉米螟基数,减少产量损失。现在是玉米大喇叭口期,可以喷洒苏云金杆菌、白僵菌等生物农药,或选用四氯虫酰胺、氯虫苯甲酰胺、杀虫单、甲维盐等杀虫剂喷施,也可以往心叶内投入1.5%辛硫磷颗粒剂,都可以有效地防控玉米螟。二代粘虫全市发生面积25万亩,是中等偏轻发生,但有些地块已经达到了防治指标,即谷田幼虫每平方米15—20头,玉米、高粱田百株有低龄幼虫每平方米10头以上。化学防控可以选用氯虫苯甲酰胺、苏云金杆菌、溴氰菊酯、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,在3龄幼虫前进行喷雾防治。


  7月4日前后,各测报点棉铃虫诱蛾量明显增加,二代棉铃虫防控也到了关键时期。二代棉铃虫已经在葫芦岛、锦州、大连等地区发生,而且根据监测,近期仍然有大量成虫迁入我市。

  市农技专家提醒,广大农户要重点调查花生、大豆、露地蔬菜和向日葵等作物,对于虫龄较低、虫口密度较小的地块,可以点防点治。对于密度大、虫龄高的地块要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,压低虫口基数,减少危害损失。防治应在棉铃虫3龄前低龄幼虫期进行,可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。防治药剂可以选择氯虫苯甲酰胺、溴氰菊酯等,使用无人机喷雾防治时应该添加沉降剂助剂,确保防治效果。当前正值高温季节,防治作业一定要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。

版权提示:大名花生集群县级网络数据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。

 
大名花生集群县级网络数据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