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技知识库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  >>  农技知识库
病虫害防治
发布时间:2023-06-23      有51位读者读过此文

花生叶斑病

\"图片\"

叶斑病症状:褐斑病病斑呈圆形,暗褐色,较大,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,后期有灰色霉状物;黑斑病病斑呈圆形,黑褐色,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,病斑比褐斑病小。


防治方法:合理轮作,选用抗病品种,高温多雨的7、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关键时期,发病初期可喷洒多菌灵或百菌清,每隔15天喷药1次,共喷2-3次。



03

花生青枯病

\"图片\"

发病症状:一般在初花期最易感染此病。病株初始时,主茎顶梢第一、二片叶片先失水萎蔫,早上延迟开叶,午后提前合叶。1~2天后,病株全株或一侧叶片从上至下急剧凋萎,色暗淡,呈青污绿色,后期病叶变褐枯焦。


防治方法:


1、选用高产抗病良种。播种前每667m2施石灰35-50kg。发病初期及早拔除病株,统一深埋或烧毁。不要用病残体堆肥。铲除杂草,清除病残体也有较好防治效果。


2、合理轮作。病株率达到10%以上的地块,就应实行轮作。病株率达10~20%实行2~3年轮作;病株率达50%以上时实行5~6年轮作。一般以花生与禾谷类作物轮作为宜。


3、加强田间管理。深耕土壤,增施有机肥和磷、钾肥,雨后及时排水,防止湿气滞留,使植株生长健壮,增强抵抗病害的能力。在病地不要用大水漫灌,以免病菌大面积传播扩散。


4、药剂防治。



花生疮痂病

发病症状:主要为害叶片、叶柄及茎部,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,翌年春借风、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,叶片染病初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,边缘稍隆起,中间凹陷,叶面上病斑黄褐色,叶背面为淡红褐色,具褐色边缘。叶柄、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,多数病斑融合时,引起叶柄及茎扭曲,上端枯死。


防治方法: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;选用抗病品种;加强田间管理,增施磷钾肥,控制氮肥供给量;发病初期多菌灵、苯醚甲环唑、甲基托布津、烯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。连喷2-3次防治效果突出。


常见花生虫害及防治措施

一、地老虎、蛴螬


\"图片\"

发病症状:一般在7月上旬至中旬孵化,开始危害果针、幼果。常造成花生缺苗断垄现象,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最主要害虫。

防治方法:


农业防治。实行水、旱轮作;在玉米生长期间适时灌水;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;精耕细作,及时镇压土壤,清除田间杂草;大面积春、秋耕,并跟犁拾虫等。发生严重的地区,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虫翻到地表使其风干、冻死或被天敌捕食,机械杀伤,防效明显;同时,应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机肥料,以防止招引成虫来产卵。


药剂处理土壤。用50%辛硫磷乳油每亩200~250克,加水10倍喷于25~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,顺垄条施,随即浅锄,或将该毒土撤于种沟或地面,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;


药剂拌种。用挪威进口 翠瑞®+爱尔稼® 拌种。每套组合产品兑水400~500毫升,混合均匀配成母液,拌种包衣50~60斤小麦种子,即可机械包衣也可人工包衣,迅速搅拌均匀,充分晾干后即可播种。


毒饵诱杀。每亩地用25%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~200克拌谷子等饵料5千克,或50%对硫磷、50%辛硫磷乳油50~100克拌饵料3~4千克,撒于种沟中,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


二、花生蚜虫

\"图片\"


症状: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,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。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、果针,使花生植株矮小,叶片卷缩,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。


防治方法:目前的花生蚜防治,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和适时采取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措施。


1、生物防治。花生出土后,选择早播,靠近越冬、中间寄主植物多的花生田2~3块,采用五点取样的方法,每5天(6月份3天)调查一次,至7月中旬止。每点查20墩花生,统计蚜量和天敌数量。当蚜墩率达30%,百墩蚜量达100头以上,若气候适宜、天敌数量少的情况下,应及时开展防治。如遇雨量偏多,相对湿度达85% 以上,或天敌总数与蚜虫比为1:40时,即可控制为害,而不必防治。


2、 化学防治。毒土、毒砂用1.5%乐果粉或2.5%敌百虫粉0.5公斤,兑细干土(砂)15公斤。于早晚花生叶闭合时,撒施到花生墩基部使其尽可能与虫体接触,杀蚜效果良好。


药剂拌种:用保倍+爱尔稼拌种。一套爱尔稼拌花生25-35斤,把爱尔稼药液混匀后倒入盆装或底层铺有塑料膜的花生种上,翻动拌匀,放于通风处摊开晾干,即可播种,避免太阳直晒暴晒。


3、种植前要深耕多耙,收获后及时深翻;夏季翻耕暴晒。



三、棉铃虫、造桥虫、斜纹夜蛾

危害症状:以幼虫从叶边咬食花生叶,花成缺刻,受害严重的花生田叶片被吃光,形成光秆,严重影响花生光合作用、授粉和果针入土,可造成花生大幅度减产。


防治方法:应以化学防治为主,加以农业防治、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。当百墩幼虫(卵)30头以上,且30%卵变为米黄色,部分卵出现紫光圈,个别已孵化,幼虫3龄前为防治适期,应及时用药。可用苏云金杆菌喷洒叶面或用阿维菌素喷雾;也可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辛硫磷喷雾。


版权提示:大名花生集群县级网络数据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。

 
大名花生集群县级网络数据平台